•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 《农民日报》专题报道!长沙全面擘画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图景
    发布时间: 2024 年 6 月 6 日          阅读: 89 次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QQ好友 更多


    《农民日报》专题刊登了
    《乡村蝶变展新颜 和美共融促振兴——湖南省长沙市全面擘画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图景》一文,全面介绍了
    沙创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做法和成效。



    “现在的村子,又干净又漂亮,路上看不见垃圾,面貌大大不同了。”“周末我喜欢到周边逛一逛,很适合遛娃,住一天,好吃、好玩又
    好看。”“走累了就去村民家里的庭院坐会儿,聊聊天。”一说起对长沙乡村的印象,去游玩过的游客杨涛赞不绝口。的确,如今走进长
    沙市的大小乡村,人心和,村容美,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近年来,长沙市深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坚持把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作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的主抓手,全域推进乡村振兴
    示范市建设。截至目前,长沙市共建成美丽宜居村庄1767个,今年又新增15个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片和200个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点。


    望城区茶亭镇九峰山村。周其亮 摄

    大力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改革,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走进长沙市浏阳市永安镇芦塘村,特色民居一栋接着一栋,无论是村民自家的庭院,还是村里的道路,都收拾得干净整洁。芦塘村浏阳湾
    塘盘古种养合作社负责人于建起说:“我们村很团结,各家打理好自己小院的同时,积极配合村里的环卫工作,共同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和
    美乡村。”

    2022年11月,长沙市实施城乡环境卫生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率先全省将农村的清扫保洁和垃圾处理服务纳入到各级政府财政预算。今年,
    长沙市拿出2亿多元保障农村环境卫生村级日常运行,明确按90元/人/年标准,由市、区县(市)、镇村和农户共同承担,其中市级和区级
    分担比例共75%,其余部分由镇村自筹。这项改革被评为2022年度长沙市“十佳典型改革案例”,全市843个村和341万农民成为改革的受
    益者。


    春华镇金鼎山社区的“共享菜园”,菜园如花园。章帝 摄

    “农村的公共卫生服务费用,不能完全由政府买单,村民同样需要参与进来。一是出于谁受益,谁付费的考虑;二是美好环境需要共同缔
    造,农户少量付费可以提升参与意识,发挥监督作用。”长沙市农业农村局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处处长谢文说。目前,776个村通过村民自
    治及平等协商方式,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有偿付费,覆盖率达到92.05%。

    “通过城乡环卫一体化改革,农村保洁员的岗位不再只是福利性、公益性的,而是向市场化、职业化方向转变。”长沙县农业农村局人
    居环境办主任喻方英说,“同时,基层干部也可以放开手脚,推进保洁工作,改善人居环境。”

    玻璃酒瓶区、建筑废料区、塑料区……在长沙市长沙县果园镇农村环保服务中心,各式各样的可回收垃圾被堆放得整整齐齐,没有什么异味。

    据果园镇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办公室副主任彭长兴介绍,2009年,果园镇率先成立农村环保合作社,逐步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的有效
    实现路径,形成了垃圾分类减量“12345”果园模式,让农村生活垃圾可以分、有效分、群众愿意分。


    图源:长沙县农业农村局

    所谓垃圾分类减量“12345”果园模式,就是搭建一个以农村环保合作社为主要平台的垃圾分类场所,紧紧围绕农村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
    用两个核心目标开展工作,建立垃圾分类减量三级联动考核机制,坚持“四点”减量,把垃圾分类回收桶发放到户,农户按照“沤一点、
    卖一点、填一点、交一点”的“四点子”方式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源头分类处理,充分发挥保洁员作为公共区域的清洁员、环保知识的宣
    传员、垃圾分类的指导员、不良行为的监督员、环境治理的信息员的“五员”作用。

    彭长兴介绍,为了让村民成为垃圾分类的主体,早在2009年果园镇就开始推广“四不入桶”分类法,即一皮(瓜果皮)、两壳(瓜子壳、
    花生壳)、三子(树叶子、菜叶子、扫地屑子)、四内脏(动物内脏)不入桶,还建成了农村散户厨余垃圾沤肥池及集中预处理站点,实现
    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利用。另外,低值可回收利用、有害垃圾送交专业公司处理,促进资源再生循环及可持续发展。

    垃圾分类使村里的卫生状况形成了良性循环,并进一步带动乡村发展。“卫生搞好了,走到哪里水都是清的,这对招商引资起到了正面作用。”
    在村头的农家乐,彭长兴介绍,“到了周末,有不少城里人到这里休闲放松,生意还不错。”果园镇起了个好头,这几年全长沙市都在向他
    们学习垃圾分类的经验,已然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这些玻璃瓶就是低值可回收物。我们收集的低值可回收物,县里和镇上按400元/吨给予补贴,连保洁带收废品,一年下来我可以获得近6
    万元的收入。”李忠从事保洁工作14年,是长沙县春华镇龙王庙村的垃圾分类“高手”,去年她收集的低值可回收物利用量达到53吨,在全
    镇100多名保洁员中排名第一,不仅获得了2万多元补贴,最近还被评为镇里的“环卫标兵”。


    画里画外 。蔡石姣 摄

    深入实施全域美丽乡村建设,共同扮靓乡村庭院方寸地

    干净整洁的乡村道路,独具特色的乡村庭院,悠闲散步的村民和游客……在大力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改革的过程中,长沙市深入实施全域
    美丽乡村建设,并同步推进美丽庭院建设,让一户庭院变成一处乡村美景。

    “在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同时,我们联动推进美丽环境、美丽人文、美丽经济建设,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舒适度,点、
    线、面结合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推出‘花香庭院’‘书香庭院’提升村民文明素养,挖掘‘六好’资源推动城乡对接、村社互进,
    让乡村环境更加宜居宜业宜游,乡村居民更加富裕、富足、富有。”长沙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戴建文说。

    为此,长沙聚力“三个突出”。一方面,突出规划引领,市、县两级结合空间区位、功能分区、产业发展、资源禀赋,制定全域美丽乡村
    整体规划,推动点、线、面协调推进;另一方面,突出各美其美,指导各村根据资源特色、产业优势和发展趋势,因地制宜、精准定位,
    按照农文旅融合型、产业结合型、集聚提升型分类建设,并坚持微改造、精提升,保护乡村肌理、彰显乡愁底蕴。此外,长沙突出全面提
    升,以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为载体,推动开展“星城粮仓”建设示范、院士农业引领示范、和美乡村创建示范、城乡服务一体示范、乡愁文
    化赋能示范、城乡互进改革示范、才聚乡村创新示范、数智场景应用示范、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善治乡村共建示范十大示范创建,提升美
    丽宜居村庄品质内涵。



    近几年,长沙市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在巩固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打造高颜值生态乡村、高品质宜居乡村、
    高质量共富乡村、高水平数智乡村、高素质活力乡村,让乡村环境更加宜居宜业宜游,让乡村产业更加高产高质高效,让乡村居民更加富
    裕富足富有,让乡村与城市实现共融共促共兴。

    长沙县果园镇田汉社区、花果村等25个村(社区)通过合力创建田汉花果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片,乡村旅游正蓬勃发展。当地有特色
    民宿10家,特色餐饮16家,农业瓜果蔬菜采摘基地11家,周末小憩,城里来的游客可以在这里品尝花果虾等特色美食,体验黄桃、奶油
    小番茄、羊角蜜等水果采摘的乐趣。

    浏阳市永安镇芦塘村依托美丽庭院建设,打造了胜利和湾里两个示范屋场,并搭配产业优势,发展采摘业。辖区内美栗谷种植了约1500
    亩板栗,产量30万斤一年,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感受“竹竿一敲,‘毛球’落地”的快乐。除此之外,村里的合作社还种植了桑果、梨子、
    李子等10余种水果,供游客体验采摘应季水果的乐趣。

    在长沙县黄花镇银龙村,村委引导村民整理好自家的“院子、园子、屋子”,实现“美丽屋场大家造,造好屋场为大家”,在“大家事、
    大家议、大家建、大家管”的氛围中,村民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美丽庭院有效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全力保障农业安全生产,让乡村从“美起来”到“富起来”

    在大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同时,长沙市加强保障农业安全、提质生产,多措并举促进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民增收致富,让农村
    从“美起来”到“富起来”。

    为了切实推动美丽宜居村庄创建与产业发展互促共融,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长沙市还整合美丽宜居村庄、休闲农庄、
    特色民宿、餐饮名店、“土特产”等资源,搭建探索“云游星村”服务平台,借助实景三维等技术手段实现“吃、喝、玩、乐、购、住”
    一条龙服务。

    为了实现农业特色产业布局,由政府主导,长沙市选择了具备一定产业基础的村落,完善产业配套设施。深入发掘乡村生态涵养、休闲观
    光、文化体验等功能,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业态多元、品质一流的农文旅产业。以乡村民宿产业为例,长沙市支持盘活闲置农房,发展特
    色鲜明、功能齐全、服务优质的乡村民宿,力争每个标杆片区都能建设出标志性民宿。并配合民宿运营做好山水田园品牌,围绕“春赏花、
    夏纳凉、秋尝果、冬观雪”的四季主题开展各类特色活动。因地制宜开发“牛栏”咖啡、花田音乐、稻田集市等年轻人喜爱的旅游产品。
    真正做到把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作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抓手,同时以村级集体经济的壮大反哺美丽宜居村庄建设。

    此外,长沙市通过引才聚智进一步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长沙市共成立11个院士农业工作室(工作站),市级以上农业
    产业化龙头企业395家、上市农业企业6家,认定现代农业产业领军人才120人、高素质农民2570人、乡村工匠957名,60%的村集体经济
    收入达50万元以上。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678元,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第2位。

    “在推动富美产业发展中,我们始终坚持农业生产安全底线,在发展中统筹安全,抓好农业农村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安全生产和债务防控
    责任体系、监管机制,建立和完善风险隐患排查管控,确保乡村和谐稳定。”戴建文说。

    据了解,长沙市自2023年2月起,在全市实施畜禽规模养殖、渔业养殖、饲料加工、农机四大领域安全提升行动。共有411家畜禽养殖场、
    115家饲料生产企业、324家渔业生产主体和12家农机维修保养服务站完成提升,全力保障农业安全生产,确保农业经营主体利益不受损。

    高水平安全生产增强了乡村产业发展的韧性。下一步,长沙市将继续闯出以产促融新路径,精准对接城市要素市场和消费市场,拓展“土
    特产进城、城里人进村”双向奔赴有效途径。创新开展“村社对接共建”活动,推动城市社区和乡村结对共建,支持“点对点”发展订单
    农业、认养农业等新模式。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百社帮百村”行动,梳理企业、社会组织资源和镇村需求,推动帮扶工作精准化发展。

    来源:农民日报





    | 湘村声音 | 湘村人物 | 湘村文旅 | 湘村法治 | 湘村历史 | 湘村学堂 | 湘村视频 | 湘村品牌 | 湘村招商 | 湘村商城 |
    友情链接:   农业农村部   |   文化和旅游部   |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农网   |   农家书屋   |   湖南日报   |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   湖南省商务厅   |   达达兔   |  

    Copyright 湖南华夏湘村经济研究院主办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地址:长沙市雨花区井湾子街道香樟路255号

    华夏湘村网法律顾问:陈军律师

    湘ICP备202406496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