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 农家书屋阅读推广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 2024 年 6 月 6 日          阅读: 90 次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QQ好友 更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难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在支持和推动乡村振兴中,农家书屋发挥了加强思想文化引领、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等重要作用。农家书屋的迅速发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农民“买书难、借书难、读书难”的问题,还为新时代广大乡村传播文化、引领民风、涵养心灵、富足精神提供了平台,引领更多村民通过学习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踏上乡村振兴的“快车道”。同时,农家书屋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满足乡村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以丰富厚重的阅读推动乡村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更加富有,能够引导人民群众养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兴趣。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着力谱好“文化曲”,树立乡村文明新风,农家书屋正在不断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保障村民的文化权益,也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01农家书屋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

    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共建成58.7万家农家书屋,推动12.4亿册图书进农村;农村居民的纸质图书阅读量为3.77本,图书阅读率达到50.2%,阅读率正在逐渐攀升,但推广过程中的各类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

    宣传力度欠缺,村民认同度不高。农家书屋建设完成后,由于宣传力度弱、宣传方式单一,使得村民对农家书屋了解不深入,不清楚其具体运作模式,加之村民此前也无阅读习惯,导致部分书屋处于影响力与吸引力欠缺的局面。

    文献资源配置不完善。农家书屋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大多采用统一配置的方法,但由于各地市村镇地理位置不同,人们生活习惯与耕作习惯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性,统一配置的文献资源虽然种类繁多,但并不能完全弥补地域差异带来的需求差异。农家书屋的资源配置应该与村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在资源种类分配上缺少调查和沟通,就会出现图书比例不合理,与村民的阅读需求不相符等问题。

    管理模式欠缺。在管理模式方面,农家书屋大多采取村委自主管理的方式,在管理人员选拔、管理方式上存在随意性,且目前农家书屋管理人员大多由村干部兼任,他们身兼数职,往往很难在书屋管理方面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且书屋管理模式相对简单,没有明显的激励措施与惩罚机制,容易出现管理员积极性不高、管理随意等现象。

    02农家书屋阅读推广路径

    完善设施,满足不同群众需求。农家书屋的建设要遵循从农民中来、到农民中去的原则,书屋设置、书籍种类的选择也要接地气,让村民喜欢看书,热爱学习,勤来书屋。各级政府也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活动中心等各类载体作用,引入多元主体,支持农家书屋建设。在农家书屋配套建设方面,力争多元素共创共建,除了传统阅览室外,可根据情况适当设立青少年亲子活动区、娱乐健身室等,并根据村民实际需求设立电子阅览室等。对已经设立的农家书屋,要对设立地址进行多方位分析,合理、科学地设置书屋位置,并适当调整书屋地址。对于那些村里办公场所紧张的情况,可以考虑将农家书屋设立在村民聚集的空置地块或者将书屋开进村民家中,这样不仅方便了村民,让他们出门就可以阅读,也能够拉近村民和书屋之间的距离,真正做到打通“最后一公里”,将农家书屋变成村民自己的书屋。

    强化功能,提升使用效能。农家书屋建设的核心主要是围绕图书开展。要了解村民想看什么书、需要什么书、什么书应该重点推荐,做好图书供需工作,让村民快乐阅读,享受学习的乐趣,避免出现书很多但没人看的尴尬局面。农家书屋开设在乡村,主要的阅读群体是留守儿童、老人、照顾家庭的妇女及务农的中年人,在确保意识形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采用村民“点菜”政府“买单”的形式,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根据村民的阅读喜好和实际需求购买图书,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激发其阅读热情。例如,株洲市霞阳镇石子坝村的特色是种植,农家书屋建成后,根据农户的需求,采购了大量种植类图书,在村里兴起了一股科学种植的风气,如今这里的特色蔬菜、无机茶叶畅销省内外,助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此外,合理利用公共图书馆等机构的优势,把农家书屋纳入图书馆管理系统,在农家书屋与图书馆之间架构起合作桥梁,定期将图书馆内的图书轮换调配至书屋,合理利用图书馆资源,缓解书屋资金短缺、书籍匮乏的困境,让农家书屋的图书焕发活力,充满“干货”。

    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利用效率。现阶段的农家书屋管理员通常都由村里的村干部兼任,难以集中精力对书屋展开有效的管理活动。因此,选择合适的管理人员就变得十分重要,不仅要将书屋打理得井井有条,还要能和阅读者打成一片,解决村民不愿来、不敢来的尴尬处境。

    一是在书屋管理员选拔上,要精挑细选,选用村里的“热心人”,或是德高望重的老党员、口碑良好的退休村干部、老教师、老医生、待人和善尊老爱幼的好媳妇等,发挥他们的正能量,使农家书屋释放它应有的“吸引力”。二是要加强管理员学习培训,充分依托图书馆、档案馆及书店学校等机构,不定期组织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增强专业知识及技能。三是组织各级志愿服务队伍深入一线,走进农村,来到农家书屋,展开教学、帮扶等各类活动,切实提升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与业务能力。四是开展优秀管理员评比活动,让管理员走入大众的视野,对无私奉献的管理人员给予表彰表扬。同时积极筹措资金,确保管理人员的津贴能够及时发放,书屋的运营资金能够落到实处,不断提升农家书屋的服务质量与水平,满足村民的多样化需求。

    紧跟时代脉搏,推进数字农家书屋建设。在传统的农家书屋基础上,要顺应发展趋势,逐步引入数字化阅读设备,如配置电子图书阅览机、有声读书机、瀑布幕墙、朗读厅等。

    一是可以让村民享受更好的阅读体验,让他们沉浸其中;二是可以根据人群的不同制订合适的阅读推广方案,满足各类读者的阅读需求,增强服务的便利性及书籍资源的可获取性,在拓展阅读推广的传播路径的基础上,达到文化服务的均衡性。例如,温州市部分书屋原来存在环境差、人员少、书籍质量差及使用效率较低等多种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探索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农家书屋+”模式,从“数字化”“文化活动”“全民阅读”“实体书店”“文化礼堂”“非遗”“学生之家”“文旅”8个方面实现农家书屋的转型升级。“农家书屋+”模式实行精品书屋制度,为每个书屋配置了计算机,推出“农家云书屋”,着力打造有声书屋,同时配备阅读耳机、读书亭等有声设备,让老人、小孩及特殊人群都可以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魅力。利用数字化技术,补齐农家书屋存在的短板,利用手机等载体传播海量电子资源,将村民急需的养殖技术、医疗保健、电子商务运营等资源送到手中,通过多样的阅读方式引导村民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满足各类阅读需求,有效解决乡村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

    动员社会力量,嵌入公益组织和志愿者专业服务。目前,农家书屋志愿者方面还是采用传统的方式,大多在线下开展志愿服务,但是弊端也很明显,人员数量少,难以形成团队优势;志愿服务时间短;服务内容单一,工作范围窄。针对这些弊端,农家书屋应该不断创新,搭乘数字化“列车”,不断吸纳专业志愿人员、技术服务团队等,让他们集聚起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志愿活动。这些志愿者构成更加的丰富,可以是在校学生、图书馆专业学科馆员、学者教师等。同时政府层面也应该加大对数字农家书屋的投入,同时优化投入结构。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岗位,在保障志愿服务人员基础费用的同时,明晰人员岗位责任,优化工资构成,广泛招聘优秀志愿服务人员,不断扩大志愿服务队伍。

    03结语

    农家书屋不仅是村民获取知识、开展文化活动的场所,更是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农家书屋的发展可以不断丰富群众的知识储备,在极大程度上助力乡村文化振兴。随着农家书屋的不断建设,书屋数量不断增加,书籍种类不断完善,村民的阅读观念也发生改变。村民更加重视阅读,慢慢养成了热爱藏书、热爱阅读的习惯。

    农家书屋的迅速发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村民阅读上的重重困难,还为传播乡村文化、涵养内心世界搭建了平台,不断引领村民将知识转变为生产力。读好书、多读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找寻前进的动力,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在乡村振兴中,我们更应该利用好“农家书屋”这一平台,将其推广开来,变成拥有众多藏书、品类齐全的乡村振兴“精神粮仓”,引导村民在读书中涨知识、强信念、树新风。

    作者:曹凯
    作者单位:山东体育学院图书馆
    本文刊发于《新阅读》2024年03期


    | 湘村声音 | 湘村人物 | 湘村文旅 | 湘村法治 | 湘村历史 | 湘村学堂 | 湘村视频 | 湘村品牌 | 湘村招商 | 湘村商城 |
    友情链接:   农业农村部   |   文化和旅游部   |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农网   |   农家书屋   |   湖南日报   |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   湖南省商务厅   |   达达兔   |  

    Copyright 湖南华夏湘村经济研究院主办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地址:长沙市雨花区井湾子街道香樟路255号

    华夏湘村网法律顾问:陈军律师

    湘ICP备202406496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