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 建强战斗堡垒 引领乡村振兴——湖南新化县紫鹊界茶旅文融合发展经验
    发布时间: 2024 年 6 月 10 日          阅读: 90 次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QQ好友 更多


    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党建兴则事业兴,党建强则事业强。新化县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把强化政治功能提
    升组织力作为重点,坚持“三力提升 ”“三个过硬 ”“三个增强 ”,在选优配强、学习培训、服务群众上狠下功夫,在细管理、清盲
    点、提标准上做足文章,在集体经济发展、责任意识、示范效应上谋好出路,不断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
    振兴的发展优势,推动党建引领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案例背景

    新化紫鹊界拥有数千年的农耕文化、梅山文化和茶文化历史,有世界双遗产地—紫鹊界梯田、有全国茶叶示范村渠江源村、有全国保存
    最完整的红军长征司令部旧址—红二军团司令部,更是“种子稀饭犒红军”“四代扫墓念红军”等红色传奇故事的发源地。然而,紫鹊
    界地形坡度大,农业机械化生产难度,产业业态较为单一,基层组织堡垒作用发挥不够,农耕文化传承和红色精神传承缺乏组织载体,
    难以将红色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近年来,新化县为接续传承好红色基因,续写好红色新故事,把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大抓基层的鲜
    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根本遵循,抢抓中央专项
    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支持机遇,积极探索“党建+乡村振兴”机制。通过全方位寻求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
    将红色基因传承融入党建工作创新之中,支部带头、党员先行,不断夯实红色阵地、建强红色堡垒,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
    组织功能,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全面发挥,激发基层建设活力,探索走出了一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好路子。


    新化县紫鹊界茶旅文融合区位图

    做法成效

    坚持“三力提升”,乡村振兴基础更加坚实。紧紧抓住基层组织建设这个关键,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不断建强基层党组织,
    助力乡村振兴。一是建强队伍育头雁,提升基层组织领导力。推进乡村振兴与乡镇领导班子、村(社区)“两委”换届有效贯通、统筹落实,
    注重从一线选拔年纪轻、学历高、思路新、活力足的乡村两级党组织书记,实现党组织书记队伍“学历水平提升、专业素质提升、年龄明显
    下降”目标。积极推进乡村干部“导师帮带制”,选出优秀导师19名,帮带新任村(社区)干部114人。二是勤练内功抓培训,提升基层组
    织战斗力。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党的二十大精神纳入每个基层党组织学习内容。分层分类开展村级党组织书记、
    村党务工作者、村致富带头人集中培训,切实增强基层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战斗力。三是实干为要促转化,提升基层组织服务力。全面推进“一
    切工作到支部”,以主题党日、在职党员进社区、“党群心、服务芯”、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等为抓手,推动县、乡职能部门服务项目下
    沉到村。建立完善“有事请找我”责任担当机制,推广实行“上梅红”志愿者服务管理模式,实现服务沉到网格、矛盾不出网格、问题解决
    在网格。


    渠江源村党员干部开展志愿者服务群众活动

    坚持“三个覆盖 ”,基层战斗堡垒更加牢固。 以积分制管理为重要抓手,扎实推进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基础保
    障水平,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帮助农民致富、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一是细管理,推动积分制模式全面覆盖。出台《“积
    分制”管理实施方案》,在示范区19个村全面推广油溪桥积分制管理模式,将村干部出勤、党员作用发挥、村民参与村建设、产业培育、
    集体经济、人居环境整治、筹工筹劳和遵守村规民约情况进行量化打分,并以打分结果作为村民奖励、村集体组织经济分红依据,切实
    推动“村”与“民”共商、共建、共享、共富,形成村民致富与村级发展“大河有水小河满”的生动景象。二是清盲点,推动党组织活动
    开展全面覆盖。建立“一月一调度,一季一考评”调度机制,对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覆盖19个村下发每月工作
    重点清单,实行“点对点、一对一”管理,重点围绕基层党组织整建提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反电信诈骗、森林防灭火、疫情防控等抓
    实抓细,全面落实落地“五包五 讲五到户 ”活动。积极推进“智慧党建”系统建设,完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各项服务项目清单,
    下沉事项达52项,确保放得下、接得住。三是提标准,推动基层保障全面覆盖。建立在职村干部基本报酬正常增长机制,确保村干部基本
    报酬按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倍核发到位,并实现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全覆盖。示范区全面落实“新化县艰苦边远山区人才津贴”,实施
    差异化乡镇补贴,对偏远乡镇 的在编在岗人员给予每人每月最高1650元、最低900元的差额补贴。


    奉家镇上团村召开屋场会议,商议村级事务

    坚持“三个增强 ”,基层发展活力更加强劲。坚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头戏,压实主体责任、强化示范引领,推
    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互融共促,凝聚起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一是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能力。坚持县级统筹、乡镇为主、村
    级实施的工作机制,对19个村统一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由县级领导牵头,逐村研究落实发展措施。强化村党组织领导,创建“党
    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振兴模式,带动村发展茶叶、乡村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实现19个村村级集体经济“消薄清零” ,其中渠江
    源村、上团村、芭蕉山村、锡溪村、正龙村等9个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万元。二是增强服务群众的主体责任。全面加强各层级各领
    域党组织建设,拓展“党建+网格化管理服务” 成果,19名“网格党组织指导员” 上岗任职,3名县级领导干部联镇、261名乡镇干部联
    村实现帮扶村“全覆盖”。三是增强示范引领的品牌效应。充分发挥油溪桥村积分制乡村治理模式和“上梅红” 志愿者服务管理模式的典
    型示范引领作用,在19个村全面推广积分制、“上梅红”试点,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民业务文化组织、红白理事会、乡贤理事会全
    覆盖。


    奉家镇发展茶叶特色产业,培育壮大集体经济

    经验启示

    坚持党建引领是建强组织堡垒的前提基础。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要求,是一切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示范区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
    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党建做强堡垒,将党的建设充分融入基层工作的每一处,做大做实“党建+”模式,推动党建工作与乡村振
    兴工作深度融合,构建起以党建引领、统筹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机制,为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实践证明,有效发挥党建优势,
    凸显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才能更好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

    尊重群众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凝聚基层治理合力。乡村振兴最大的受益者是群众、最了解农村的也是群众,没有群众参与是走不通的。在中
    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建设过程中,新化县通过围炉夜话、院落会等方式开展“知党恩、讲党恩、晒党恩”活动,
    提升群众“主人翁”意识,主动参与到项目建设和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中来。通过推行积分制管理,凝聚了村民合力、激发了干事的内生
    动力,形成党员先锋、志愿服务、积分管理、 同工同劳、共建共享乡村治理新格局。实践证明,只有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全面推进
    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才能凝聚起人人参与、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乡村治理强大动力。

    切实关爱基层干部才能激发干部创业干事创业热情。“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既是基层管理者,又是当地群众的“跑腿员”
    “广播员”“安全员”。项目建设过程中,新化县围绕政治上关爱、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从提升专职化效能、素质水平、干部待遇
    保障,整体激发基层干部队伍干事创业动力活力,为乡村振兴做强人才支撑。实践证明,只有把关心爱护基层干部落到实处,把对基层
    干部的关心激励“落到心坎上”,才能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实现基层组织有人干事、愿干事、能干事。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村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最硬实的“腰板”,“腰板”不硬,寸步难
    行。建设过程中, 新化县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措施,以成立镇级建筑劳务公司、
    盘活集体闲置土地资源为主要手段,以推动服务经济、盘活其他资产资源为辅助措施,以“共享贷”进行兜底,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找准发展
    路子。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发展村集体经济,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夯实服务和凝聚群众的物质基础,才能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奠定扎实基础。

    构筑发展长效机制是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必要条件。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制度规范是党组织领导科学化与高效化的重要体现。新化县十分
    注重制度建设,制定紫鹊界示范区积分制管理细则,明确村民行为“负面清单”和劝导式“正面清单”,对各类对象参与基层治理的行为表现
    进行量化评价,并根据积分排名给予物质和精神鼓励,以此调动广大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建立工作调度机制和村干部报酬增长机制等,
    做到用合理合法制度精准精细管人管事管权,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制度保障。实践证明,只有通过系统性的制度安排与治理机制创新,
    显著改善乡村治理机制和治理效能,才能保证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来源: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 湘村声音 | 湘村人物 | 湘村文旅 | 湘村法治 | 湘村历史 | 湘村学堂 | 湘村视频 | 湘村品牌 | 湘村招商 | 湘村商城 |
    友情链接:   农业农村部   |   文化和旅游部   |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农网   |   农家书屋   |   湖南日报   |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   湖南省商务厅   |   达达兔   |  

    Copyright 湖南华夏湘村经济研究院主办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地址:长沙市雨花区井湾子街道香樟路255号

    华夏湘村网法律顾问:陈军律师

    湘ICP备202406496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