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至15日,湘潭县农业农村局相继在河口镇、易俗河镇等5个乡镇组织举办现代农业新农民培训,针对当前主要农事活动,重点培训水稻低镉品种栽培、早稻田间管理,以及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全市其他县(市)区也按照本年度“新农民万人培训工程”计划,因地制宜开展相关培训活动,宣传贯彻兴农惠农政策、传授农村实用技术。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已培训5200余人,完成年度任务52%。
近年来,我市围绕“两主两特一辅”(发展粮油、畜禽两个主导产业,做优做强湘莲、蔬果茶等特色产业,推进各县(市)区优势产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稳步实施“新农民万人培训工程”,着力打造一支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乡村振兴带头人队伍。今年,全市计划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3150人、规模种养业农民5350人、农机作业操作手1500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重点推广新农民培训示范、新技术推广示范、新模式引领示范的“三新三示范”作法,不断提升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为确保粮食安全、农产品稳产保供和促进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亮点一:“莲(稻)+”综合种养
3月7日至8日,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各县(市)区农业部门配合,组织部分规模经营主体在湘乡市东郊乡旺兴村开展莲(稻)渔综合种养“头雁”培训。采取课堂理论讲授、基地实训操作相结合方式,为全市60余名莲(稻)渔综合种养大户和部分乡镇农技员传授稳产高产技术,以及电商经营技能等,学员们一致表示受益匪浅。
最近几年,我市累计培训综合种养农民3000余人,“莲(稻)+”综合种养技术日臻成熟。其中,《莲虾综合种养技术规程》和《莲鳖综合种养技术规程》全面推广,有效促进莲(稻)渔综合种养标准化、高效益,逐渐形成了以“莲+”为主导,多种模式共存的发展格局,每年带动农户增收3.1亿元以上,成为稳粮增收、提效致富的生力军。今年,我市落实莲(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3.32万亩,打造千亩示范片5个,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
亮点二:“深耕一亩田”助农增收
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开发和推广利用方面,湘潭县射埠镇高级农艺师邓述东是我市优秀代表。他致力“冬闲田露天栽培食用菌赤松茸”相关课题研究多年,为精准扶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出了较大贡献。
“经测算,‘一季优质稻+赤松茸’轮作,每亩综合效益达1万元以上。栽培一亩田的赤松茸,大约需要10亩田的稻草做覆盖物,来年收获完赤松茸后,被菌丝腐烂的稻草又是上等有机肥,一举多得。”邓述东说。他将这种生产经营模式进行系统整理,探索施行包菌种、包技术、包服务、包回收、包利润的“五包”办法,正式形成“一亩田脱贫”模式,2017年在湘潭县部分乡镇首推。后来推广范围不断扩大,市内有23个乡镇50多个村实施,省内张家界、永州、益阳等多个市州,湖北、安徽、江西等外省(市),以及尼泊尔、柬埔寨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引进该模式。“一亩田脱贫”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被纳入全国产业扶贫100个经典案例,邓述东本人获评全国十佳农技推广标兵。目前,由他主导的“深耕一亩田”项目,继续做大做强“赤松茸+”特色产业,又在乡村振兴大潮中大显身手。
亮点三:“统分结合”保粮食安全
为确保粮食安全,近年来,我市创新推出“统一耕地流转、统一生产经营、统一技术服务,分片管理、分层核算、分类受益”的粮食生产“统分结合”模式,重点推广三统一分、六统四定等8种相对成熟模式,实现了耕、种、收、烘、储一条龙全程服务,全市早稻集中育秧面积从2020年的30多万亩增加到今年65万亩以上,并蝉联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市(州)荣誉称号。
其中,湘潭县排头乡春静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过10多年历练,大胆实施“六统四定”统分结合模式,并因地制宜进行“十代”农业社会化服务和“投贷联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成功打造出“春静模式”品牌。该合作社耕地流转面积从刚开始的400亩发展到如今的8794亩,辐射带动周边350户种粮主体参与高档优质稻种植,互惠互利。
日前,来自全市各乡镇的种粮大户代表共计100余人,到春静合作社智能化育秧中心参观交流学习。合作社理事彭水平介绍,相较于传统育秧模式和手段,这里培养出来的秧苗根系更发达、秧苗成熟期更短,每一批次秧苗可供4000多亩大田移栽,整个春耕阶段可以完成2到3批育秧任务,能完全保证自身及周边部分种粮主体需要。这种“工厂化”集中育秧手段,能有效抵御不利自然因素、节省秧田面积、减轻劳动强度、节约生产成本。
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个永恒的话题,贵在落实、贵在执行。全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将立足“粮猪型”传统农业大市的资源优势,努力做好新农民培育实事工程,促进全市涉农产业多元化、高质量发展,不断开拓农村创新创业新局面,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先进的技术保障和优秀的农村实用人才。(刘利群)
来源:湘潭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