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 益阳赫山区:有序推进乡村建设“长久美”
    发布时间: 2024 年 6 月 24 日          阅读: 90 次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QQ好友 更多

    一湾碧水穿村而过,新修的农房倒映在水中,与周边廊桥、凉亭相映成趣。家住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衡龙桥镇高家桥村邓家塘组的刘国
    辉,每天就在这片醉人的风光中开启一天生活。

    “原先河边是村里的脏乱地,谁也不愿来。”刘国辉回忆,当时河边的空地没人管,村里垃圾就堆在那里。“前些年也清理过河道,
    但是效果都不长久。”刘国辉介绍,以前偶尔路过河边都要快步走过去。

    如今,赫山区的村庄都陆续像高家桥村一样,从脏乱的村庄成为岸绿水清的美丽乡村。这场华丽蝶变背后,离不开近年来赫山区开展的
    一项又一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在这一过程中,赫山区推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落到实处,逐步探索一条以乡村建设引领全面乡
    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从先建设到先规划

    闲置农房改为特色民宿,连片的高标准农田成为网红打卡地,大型游客中心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一张目光长远、落地可行的规划蓝图,
    让泉交河镇新松树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村里的道路基础很好,但没和周边的村打通,完善的交通网络还没形成。”泉交河镇镇党委书记陈国荣指着新松树桥村的规划图
    向记者介绍,“比如这条路到了这里就成了‘断头路’,村民出行、农产品出村都有麻烦。”

    以往各村村庄规划一般是分开编制,基础设施没有进行统筹规划,“断头路”的情况时有发生。变化发生在2021年,赫山区出台《益阳市
    泉交河镇五村连片示范区村庄规划(2021-2035)》,打破菱角岔村、新松树桥村等5个地理、区位、资源产业相近村的村界壁垒、融村连
    片,进行统一规划。

    “‘五村连片’的规划,让断头路都被打通,全镇交通环线、旅游环线、景观环线逐步形成。”陈国荣告诉记者,打通的不仅是村与村之
    间的“断头路”,“五村连片、多规合一”的规划思路更凸显出乡村振兴的“矩阵效应”。如今,新松树桥村等五个村庄连点成线、连线成
    片,通过产业融合、设施共享、资源激活、项目带动、治理联动五大规划策略,已成功打造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省级美丽乡村。

    近年来,通过规划让村庄焕发活力的例子,在赫山区不断上演。

    在距离新松树桥村13公里外的衡龙桥镇华林村,进村的主干道两旁村民们用废砖旧瓦砌成了“文化墙”,闲置的瓦罐被巧妙镶嵌其中,平添
    了几分古韵。

    华林村村党支部书记范志祥说:“以前村民居住分散,普遍保留了养鸡的传统,村里的鸡粪、垃圾处处都是,污水横流,环境卫生非常差。”

    华林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就从“拆违治乱”开始,一边统一为农户建鸡舍、鸡粪统一沤肥处理,一边拆除村中危旧房屋、旱厕等,腾出空间统
    一规划,形成了很多个微小景观。村民利用道路两旁的平缓地带大面积栽植薰衣草打造“薰衣草花海”,如今已成为网红乡村游打卡地。

    乡村建设,规划先行。2021年,赫山区率先启动了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等所有村庄的规划编制工作,探索了“村庄规
    划+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模式,同时科学谋划村庄定位、主导产业、用地布局等;并推行“一村一企一师一员”制度,探索乡镇、村庄
    规划人员定向培养制度,编管结合确保规划实用性。今年,赫山区将全面完成全区142个村庄规划编制和质量提升工作。

    从美丽庭院到和美乡村

    初夏的衡龙桥镇樟树咀村,在满眼翠绿的掩映下,是整洁有序、生机盎然的古朴村庄。刚给院里桃树浇完水的村民唐品先,看着树上黄灿灿
    的桃子盘算起今年的好收益。

    唐品先在村里的鼓励下在自家院里种植20棵黄桃树,去年已经开始挂果。“技术员今年教我剪枝时说今年能结800-1000斤桃,按照10元一斤
    的市场价,能有8000元到1万元收入呢。”唐品先喜滋滋地说。

    这些自家院子里的黄桃树,得益于赫山区以庭院经济为载体,推动村民融合发展特色农业,让农村有景可看,农业有钱可赚,农民有活可干。
    以衡龙桥镇种植黄桃为例,全镇已有200余户农户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栽种大小桃树苗80亩,共计3759株,每棵桃树纯利润可达800元。

    从唐品先家的院子出来,没走几步,村口的“小游园”就映入眼帘。“废弃木桩”围起了长长的绿化带、古旧的石磨镶嵌到砖墙里、春天新栽
    的桃树枝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处处呈现出“乡土味”十足的怡人景象。

    “这地方原来是没人管的野地,垃圾遍地,谁也没想到村里能实现‘华丽变身’。”散步中的村民刘国文说,“村里说要把这块撂荒多年的地
    改成小广场,大家从起初不相信到后来一起干,修亭、栽花、修步道都参与了。”

    刘国文介绍,新栽的苗木、造景的磨盘、地上的鹅卵石,很多都是村民主动捐赠的,村里的闲置宅院和废弃空地被充分利用起来。

    樟树咀村的变化,是赫山区以“美丽屋场”(屋场即自然村)为抓手推动和美乡村建设的缩影。2022年开始,赫山区出台《美丽屋场创建工作
    方案》,坚持用好“群众的脑、干部的嘴、专家的手”,科学编制屋场建设规划,以不触碰耕地保护红线为原则,确保不违法建设。形成《美
    丽建设一张图》,规范屋场建设模式、区域和方向。同时,赫山区创新探索“1+6”美丽屋场建设模式(“1”即一个屋场一个主题,做到因
    地制宜、各具特色;“6”即屋场公共区域建设的6个元素:一块干净水域、一个活动广场、一个休闲凉亭、一条健身步道、一个公共厕所、一面
    文化宣传墙)。

    显然,美丽屋场的美,美在“面子”,更美在“里子”。岳家桥镇各村通过美丽屋场宣讲会,宣讲村规民约、家风民风、科学知识,参与群众已
    达2000余人次;新市渡镇建新村传承家规、家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推动“自治德治法治”全面融合;龙光桥街道道子坪村则通过扩大公共广
    场面积,让小广场成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共享空间”。“面子美、里子淳”的面貌在一处处美丽屋场上竞相展现。

    从“一时美”变为“时时美”

    和美乡村建得好,如何管得好?赫山区同样发挥各方面力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长效机制。

    在泉交河镇新松桥村同心美丽屋场,“左邻右舍议事室”里的“办事进度表”引起了记者注意。“1月5日村民反映组内沟渠阻塞影响生产”“1月
    15日施工队对前进组沟渠整修拓宽完成”……

    “以前这样的问题可能需要1个多月才能解决,可能就误了农时。”老党员谭晓湖向记者介绍,村民在村里的环境、建设上的问题都可以向他反映。
    “村民们有问题就告诉我,像‘垃圾收运不及时’这类小事我马上解决,像‘沟渠拓宽’这样的事我解决不了,就会马上向组长反映,还会跟踪到
    彻底解决。”谭晓湖说。

    他所说的“组长”是赫山区“片—组—邻”“三长制”的工作模式中的“三长”之一,谭晓湖就是一名联系8户村民的“邻长”。近年来,赫山区
    依托“网格化+扁平化”治理基础,构建“片—组—邻”组织体系,由村(社区)干部、村(居)民小组长、村(居)民代表任片、组、邻“三长”,
    让所有村民都成为乡村治理的监督员。

    “三长制”实现问题“发现、反映、解决、反馈、回访”闭环管理外,以邻长+联户村民形成的“小队”也成为了乡村保洁的补充力量。

    晚饭过后,会龙山街道龙岗社区邻长朱佩兰拿起扫把,清扫起她联户片区内的卫生。不一会儿,在家的村民陆续加入清扫队伍。“我们有空就会把‘
    分担区’扫一扫,保洁员只用把垃圾收走就行,工作压力小了不少。”朱佩兰告诉记者,现在村民的环保意识越来越高,只要在家都愿意参与村庄的
    清洁活动。

    唐品先则和村民把庭院经济的一部分收入反哺屋场,作为屋场的日常管护费用。

    “我们是50多户的屋场,屋场组织村民利用庭院、零散土地种植黄桃,并负责销售。收入六成归农户,四成反哺屋场,用来支付屋场建成后的管护费
    用。”唐品先告诉记者,去年筒车坝屋场村民成立了屋场管理委员会,管理屋场内环境卫生等问题。

    据了解,赫山区采用“村集体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庭院经济,除了已开始销售的黄桃,辣椒、红薯等作物都将逐步开展。在为村民增收的
    同时,赫山区将屋场范围内的庭院经济产生的经济效益40%归农户所有,60%作为屋场后续管护资金的保障。

    来源:农民日报

    | 湘村声音 | 湘村人物 | 湘村文旅 | 湘村法治 | 湘村历史 | 湘村学堂 | 湘村视频 | 湘村品牌 | 湘村招商 | 湘村商城 |
    友情链接:   农业农村部   |   文化和旅游部   |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农网   |   农家书屋   |   湖南日报   |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   湖南省商务厅   |   达达兔   |  

    Copyright 湖南华夏湘村经济研究院主办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地址:长沙市雨花区井湾子街道香樟路255号

    华夏湘村网法律顾问:陈军律师

    湘ICP备202406496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