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 田间“研究所” 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发布时间: 2024 年 6 月 25 日          阅读: 91 次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QQ好友 更多

            院士下田种辣椒,博士乡村养猪,农业也有“黑科技”,这些田间地头的新鲜事,随便拎出一件来都属于好新闻,但在长沙县开慧镇却不足
    为奇。


           从2021年第一个科技小院落地,到如今涵盖了生猪、辣椒、茶叶等产业的5个科技小院林立,这些“小院”给长沙县农业农村发展带来了实
    实在在成效的同时,也成为了当地农户信赖的“研究所”。


                                                                     图为获评全国最美科技小院的长沙县开慧镇锡福科技小院。均为张庆 摄

           近日,记者跟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印遇龙一起,前往全国最美科技小院之一的长沙县开慧
    镇锡福科技小院,探访院士农业在长沙县落地实践的最新成果。

           在田间地头育英才

        “我正在研究往饲料中加入中药饲料添加剂对鸡的影响,这种添加剂不仅可以预防鸡瘟等疾病,还能提高白羽鸡的生长机能。”博士研究生
    张琳玉来到锡福科技小院已经1年有余,站在鸡舍旁的她一边观察着鸡群的情况,一边记录着数据,她的眼中闪烁着对科研的热情与坚定:“如
    果实验成功,这将为中药兽用技术的推广奠定坚实的基础。”

           然而,科研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张琳玉告诉我们,最近她的试验样品鸡群突然出现了个体死亡的现象,但检测结果显示并非疾病所致。这
    让她陷入了困惑与焦虑之中。


                                                                                  张琳玉在记录实验数据。

         “师姐,印院士来小院了!”听说印院士来了,张琳玉如同看到了救星一般,一路小跑到会议室,“院士,我有个问题想请教您,我养的鸡好不容
    易长大了,最近却一头接着一头倒下,查了不是鸡瘟,就是找不到原因……”

        “走,我们去看看。”一行人步入鸡舍,刚一进去,暖意便扑面而来:明亮整洁的鸡舍中,一只只羽翼未丰的白羽雏鸡纷纷将头伸向笼外啄食。

           印院士在详细了解了情况后,指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大概率是鸡舍的通风不良、养殖密度过高或温度过高导致的。”这一番话让张琳玉
    茅塞顿开。

        “原来如此,我这就调整一下相关参数。”张琳玉介绍,目前鸡舍已建成智能化养殖系统,可实现饲料投喂、饮水、温湿度调节、环境控制检
    测等智能化,每个鸡笼还配有传感器,每5秒更新一次重量数据。


                                                                                  张琳玉饲养的白羽鸡试验样品。

           一头连着高校,一头连着田间地头的科技小院,用扎实的研究态度与杰出的工作成果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农业人才,为长沙县农业领
    域释放人才红利贡献出独有力量:“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科技小院既是像张琳玉一样的研究生最生动的授业课堂,也是青年人才
    干事创业的舞台:两年来,累计有9批次共百余名研究生来到这里学习实践,小院孵化的青年人才像蒲公英的种子一般从开慧飞向星沙的广袤大地。

          在生产一线治学问

       “走,林书记,我们到猪场去看看建得怎么样了。”吃过午饭,印遇龙便招呼锡福村党总支书记林益明去看看他心心念的“新基地”。

          晌午暑气袭人,位于锡福村科技小院内的印遇龙院士的智能养猪科研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工地却是一派热火朝天。“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
    预计今年6月底一期工程完工,下半年设备可以进场做实验了。”实训基地项目负责人、湖南农业大学博士陈家顺说。

       “科研实训基地不同于普通养猪场,有很多特殊设计与需求,需要时时盯着。例如特意建造的粪肥发酵池,不同于目前国内外主流上污染较大
    的水堆肥,它创新地将畜牧养殖产生的粪肥,经发酵变成有机肥料还田。”印遇龙跟着林益明沿着工地走了一大圈,心满意足地向众人介绍新基
    地运营的“黑科技”。


                                                                                   印遇龙同施工负责人在现场检查施工进度。

           10余次现场指导、院士团队24次科研活动、2个院士工作室成功落户、13项科研课题进驻开展。“印院士要求学生每年至少在猪场待
    100天,博士生至少养4批猪。”陈家顺笑称,印遇龙院士的学生以后除了在学校上课外,基本得泡在锡福科技小院了。

           院士团队与生产基地“联姻”,院士专家与技术团队、农民一道攻克技术难题,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含量,也为开慧镇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一针
    强心剂。

        “ 全村已建成村级堆肥厂、发酵饲料间、科研人才宿舍、农民教育培训课室等,村集体每年可获得租金收入12.8万元。”林益明介绍,开慧
    镇积极推动生猪试验基地和二  期鸡试验基地落地,每年可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百余万元,“2024年,预计村级集体经济将突破280万元。”

        “正是一批批心怀梦想的科技小院青年与政府双向奔赴,新的科研成果不断落地,使得更多农户受益。”开慧镇党委书记陈渊智接过话茬,科
    技小院定期开展的“慧农培训”“田间课堂”已培训近30期,为当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青年新农人1500余人次,科技助农也持续做大村级集
    体经济“蛋糕”。


                                                                                      即将竣工的智能养猪科研实训基地。

            在农民身边解民生

            当天,印遇龙院士计划的目的地还有一个,到一户养猪的农户家去看看。

         “目前我国优质猪肉市场仍有巨大缺口,开展优质猪新品种设计和培育,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过去近40年里,印遇龙一直琢磨一件事,就
    是如何养好一头猪。他笑称自己是名“猪倌”。是的,在小院里收获成长的,不仅是湖南农业大学的研究生,还有开慧镇的广大农民群众。


                                                                       印遇龙同养猪户费泽良交流中药添加剂在饲料中的使用方法。

         “养猪有补贴,技术送上门,院士全程助力,养起猪来更轻松、更放心。”开慧镇居民费泽良家庭养猪场使用了印院士团队的养殖技术,眼
    下30多头生猪到了该出栏的时候。印遇龙院士向记者介绍,“你看,这些猪皮红毛亮,体型也很好,一点伤疤都没有,很健康,而且瘦肉率非常高。”

           在印遇龙院士看来,费泽良家的养殖是否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当地生猪养殖的前景。费泽良告诉记者,像他们这些年纪的农村人外
    出打工也不吃香了,还不如在家里喂点猪更适合自己。

          印遇龙院士也曾多次向政府部门建议,在乡村振兴当中,一定要鼓励农民养猪,散户养猪,发展家庭养殖业。“我们将努力把科研成果产业
    化,让更多农户受益。”印遇龙院士介绍,仅在开慧镇,目前已建成科技养殖示范点2处、示范户17户,带动村民增收600余万元。


                                                                                         锡福科技小院航拍图。

           我国是世界生猪生产与猪肉消费第一大国。湖南作为养猪大省,生猪出栏量和存栏量居全国前列。通过科技让农民“养好猪、好养猪”,
    是印遇龙院士40年来孜孜以求的梦想。“专业理论对村民来说较难理解,于是我们把专业知识与生产挂钩,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吸收相关知
    识。”印遇龙说,现在的农村与原本想象中的不一样了,我们需要将更多科技成果运用到乡村振兴更广阔的实践中。

    来源:掌上星沙  星沙时报记者 张庆

    | 湘村声音 | 湘村人物 | 湘村文旅 | 湘村法治 | 湘村历史 | 湘村学堂 | 湘村视频 | 湘村品牌 | 湘村招商 | 湘村商城 |
    友情链接:   农业农村部   |   文化和旅游部   |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农网   |   农家书屋   |   湖南日报   |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   湖南省商务厅   |   达达兔   |  

    Copyright 湖南华夏湘村经济研究院主办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地址:长沙市雨花区井湾子街道香樟路255号

    华夏湘村网法律顾问:陈军律师

    湘ICP备202406496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