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在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社光村举办的“大地流彩—全国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启动仪式上,激昂澎湃的英歌舞振奋人心、
酣畅淋漓的二十四节令鼓春风化雨,在潮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各种诞生于农村、成长在民间的乡村艺术把大自然的生机活力和生活在
这片热土上的农民的勤劳智慧演绎得分外动人。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建设,多次对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作出一系
列重要指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初农业农村部对各地
多样的乡村文化活动加以梳理和提炼,与中国文联等有关单位联合推出包含中国农民诗会等12项活动的“大地流彩—全国乡村文化振
兴在行动”(以下简称“大地流彩”)。在精心组织下,传承发扬乡村文化的系列活动在全国拉开帷幕,各地广泛动员、深入挖掘、创新形
式,共同书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乡村新篇。
“大地流彩—全国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启动仪式现场
农民唱主角——让乡村文化有“乡土味儿”
安徽池州,古称贵池,唐代诗人杜牧那首家喻户晓的《清明》就是在此作成。1100多年后又逢清明,“爱中华爱家乡”中国农民诗会
启动仪式在池州市贵池区杏花村举办,吸引了全国农民诗人等近千人参加。诗会上,农民诗人们用诗歌礼赞祖国、讴歌时代、赞美家乡,间
隙穿插“乌石手狮舞”“贵池龙灯”等非遗展演和特色农产品展销活动。“塞北风正紧,江南草青青……”来自甘肃省民勤县薛百镇上新村
的“田鼠大婶”裴爱民在诗会舞台朗诵自己创作的散文诗。她说:“虽然每日忙忙碌碌地种庄稼、收粮食,但谁又能说,这长着苞谷、麦子、
土豆的土地上,没有长着诗意呢?”
诗词与农业生产、乡村生活紧密相连,《诗经》中记载了大量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场景的诗篇。诗词是乡土文化的精华凝练,农民则是
这些文化的创造者和第一传承人。当前,“爱中华爱家乡”中国农民诗会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并从策划筹备阶段就确立了这样一条原则——
尊重农民意愿和喜好,为农民搭建展示风采的舞台。
坚持农村主场、农业主线、农民主体,农民当主角、主演、主力,是“大地流彩”的首要遵循。无论是古老乡村与现代运动碰撞的“村BA”、
村跑等“村字号”体育活动,还是传统文化与创新气息结合的“新国潮”展演,亦或是朝气与烟火气共同演绎的“村厨大赛”,都突出农耕农
趣农味,将农民文体活动打造成展示乡村风采、凝聚乡村力量的重要舞台。
“大地流彩·乡村音乐中国风”首场活动现场
5月1日晚,“大地流彩·乡村音乐中国风”首场活动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戏曲《高大尚》、老调大鼓《唱咱平谷的山》、戏歌伴舞《农
民的生活比蜜甜》等多个极具特色的乡村音乐节目接连登场,“乡村的歌”“想唱就唱”“花海放歌”“最美歌声送给党”四个篇章精彩纷
呈。在现场“谷仓乐队”的表演十分抢眼。20年来,“谷仓乐队”奔走在全国各地的乡村、山寨,一直坚持为农民义务演唱,并与乡民共同
创作关于家乡的歌,用音乐给一座座乡村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大地流彩”强调因地制宜、自主自愿、特色创新,避免雷同和简单复制;坚持公益属性、避免过度商业化。在“贴近农民群众办活动”的
具体要求下,各地积极行动起来:山东省巨野县举办工笔牡丹画艺术作品时装秀;“池州傩”“东至花灯”等乡村非遗展现深厚农耕底蕴;秋浦鳜
鱼、霄坑绿茶、石台大米等地方名特优产品通过文艺搭台推向全国;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满天星”农民乐队、云南怒江州老姆登村江小村张晓慧
音乐伉俪等优秀农民文化艺术能人在活动中崭露头角……
广大文艺工作者饱含对乡村的眷恋和乡愁乡情,奔走于乡村大地,播撒文明火种,是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力量。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梁晓声的《知青》、反映脱贫攻坚故事的《山海情》……这些有分量的经典作品具有浓厚的乡土味儿,是一代人的记忆。近日,在文化人才大
省陕西壮丽的凤堰梯田边,“大地流彩·灵动乡村——陕西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暨“百名艺术家乡村行”活动正式启动。艺术家们以清风为笔、
山水为墨,走村落、越高山、进田野,与自然交心,与山水交融,与生活交友,感受乡村发展的时代变迁,记录进步中的山乡巨变,讴歌人民群
众的幸福生活。
在举办“大地流彩”过程中,既成功发掘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和农村能人,又为当地带来了人钱物的“流量”,提振了农民群众精气神。下一步
有关部门将继续加大对“三农”题材作品创作的鼓励和支持力度,让积极向上、群策群力成为乡村新风尚。
农民展风采——让文明乡风滋润心田
“是的,我多想回到他大声呼喊的那一刻,告诉他:你看,天,真的亮了!”在湖北省蕲春县漕河镇飞跃村乡村大舞台上,不少现场观众在听完
蕲春老革命家吴幼庭的故事后掉了泪。在湖北蕲春、沙洋这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上,农业农村部整合社会各方资源、汇聚众智,举办老区乡村行
“曜阳关爱行动”暨“大地流彩—全国乡村文化振兴蕲春、沙洋行”公益活动,将红色文化发扬光大,同时着力挖掘展示当地特色中医药资源,以
文化赋能革命老区乡村全面振兴。
南泥湾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塞罕坝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农垦精神……“大地流彩”特别把“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作
为活动的重要一章。在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政策的同时,力求故事精彩生动,形式创新活泼,让群众喜闻乐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已从过去的“有没有”“够不够”向“好不好”“精不精”转变。面对大量的基础性
和开创性工作,农业农村部推动腾讯、阿里、抖音等企业参与活动组织策划,组织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相关单位提供智力支
持。同时大力推动资源整合,既鼓励各地“自带干粮”,又发动企业和个人捐赠,力争将每分钱都花到刀刃上。
“推动农耕文明和现代文明要素有机结合”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文化振兴的一项要求。在“大地流彩”开展过程中,也特别注重运用新技术、
新载体,加入资金、人才、技术、平台、数据等现代要素,让乡村文化流动起来、活起来。
自有农业生产起,农耕智慧随之诞生,比如万物和谐、共生共荣,重视稼穑、珍惜粮食,邻里相帮、守望相助。深入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把上述
优秀传统农耕思想文化融入土地保护、粮食安全和乡风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奠定基础。“大地流彩”通过深
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用宣讲、报告等方式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聚焦当前粮食生产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大地流彩”开展“粮安天下”农民公益培训,为推进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服务。“粮安天下”邀请基层干
部、种粮大户等作为公益宣讲员,面向农民群众讲述多打粮、打好粮的故事、脱贫致富的故事、科技增收的故事,以及农民关心的政策及法律问题,
为培育高素质农民、提升农民科技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添砖加瓦。
同时“大地流彩”以农民满意为导向形成活动质量跟踪评估报告,强调“把根扎得更深一些、把工作做得更细一些”,防止形式主义和表面热闹。
强化质量评价结果应用,及时纠正加重基层负担、侵害农民利益、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财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在云南昆明“阅读与乡村振兴论坛”暨2024“新时代乡村阅读季”启动仪式上,一批乡村阅读推广人闪亮登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身体
力行推动阅读深入乡村。围绕乡土文化,“大地流彩”面向广大农民群众和创作者征集诗歌、歌曲、戏曲、书法、绘画、短视频、微电影、纪录片,举
办农民文艺作品展、农民诗词大会、乡村阅读推广活动等进行传播,同时与中国曲艺家协会等合作,引导优质文化资源下沉乡村,用各种措施鼓励优秀
文艺作品、优秀乡村文化工匠诞生。
“爱中华爱家乡”中国农民诗会现场
给机会、提水平。不少乡村宣讲员、文化宣传员在“大地流彩”的舞台和讲台上得到了锻炼,正逐步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领着大
家看,带着大家干。农业农村部也将持续关注在“大地流彩”中出彩的农民个人和群体,大力挖掘有实力、有才干的带头人,采取多项措
施提升其知名度和能力水平,让他们真正发挥“领头雁”的作用。
农民得实惠——让文化产业焕发生命力
春节期间,福建游神、甘肃社火等非遗民俗火爆“出圈”,这背后是传统乡村文化的焕新传承。据统计,乡村是我国绝大多数非物质
文化的起源地,73%以上的非遗项目保存在广大农村地区。这些农业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蕴含着中国人民的
伟大创造、精神追求和共同记忆。然而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乡村优秀传统文化遗产资源流失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保护传承
好乡村文化成为一项紧迫任务。
有基层干部认为,未来10~20年,将是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的关键窗口期。为此,“大地流彩”提出乡村记忆工程,聚焦珍稀、濒危乡村
非遗,将文化、产业、产品三者“串联”,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重点保护和创新开发。
当前,一场覆盖全国的乡村文化艺术资源摸底调查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调查将乡村文化分为十六大类,既有“接地气”的文艺表演、编
织印染、乡村美食等,又有“高大上”的文化创意、雕刻铸造、诗词歌赋等,通过全口径、全门类、全领域、全方位的调查普查,力争把我
国乡村文化的“家底”摸清。目前,农业农村部已分七批认定了188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中25项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
业文化遗产,数量居各国之首。
苏轼怎么给朋友安利零食?今年,CCTV-1央视综合频道聚焦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推出纪录片《农耕探文明》,首次系统展现中国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开发利用和创新成果,首重播累计触达观众7.53亿人次。《农耕探文明》引发的“云南这棵古茶树已2700多岁”
“苏轼怎么给朋友安利小零食”等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文化无法发挥现实作用,就会被遗忘;不流动起来,就会“凝固”,甚至逐渐消亡。通过现代保存技术和推
广渠道让更多的人关注、利用文化资源,才能让濒临消失的文化“活”起来。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登场,对文化资源进行
数字化影像记录,并保存在中国乡村文化艺术资源平台中,为后续向全社会公开宣传、开发文化产品等工作做准备。在深入挖掘的基础上,
“大地流彩”提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产业化模式,将沉睡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力。
绘制乡村文化地图是“大地流彩”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乡村文化地图把散落在广大农村的文化遗产、特色美食、农家民宿、
民俗节庆、农业品牌、体育赛事“一键整合”,并加载至地图APP中,通过一目了然的“一张图”,让游客实现按图索骥,方便顺利地到达想
去的目的地;此外还将举办文化产业创意大赛,涉及品牌策划、创意设计、营销推广、数字化方案制作,开发IP(知识产权)和商品、服务,并配套
投融资政策支持。
乡村文创,能做的还有很多。“大地流彩”将选择有一定基础和资源禀赋的县乡村,推动建设实践基地、研学基地、文化展示区等,打造
长期开展乡村文化的场所。同时创新提出建立文化帮扶机制,利用乡情乡愁的感召力,鼓励引导文艺、体育、学术等各界名人,通过定期讲座、
陈列展出等方式,一对一地帮助生活或工作过的乡村改进、完善、提升文化设施功能,发展文化产业。据悉,农业农村部正在加强和中国作协
的联系,推动一批文化帮扶项目落地,打造一批可借鉴可复制的典型,带动乡村旅游、体验、研学、教育、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助力做大
做强乡村文化产业。
“农文旅”融合发展正成为各地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今年,江苏省无锡市农业农村局以“乡遇四季”为主题,通过二十四节气串联,展示
品牌村庄、品牌农业、品牌农产品,带动农产品销售,提升农民收益;广东省肇庆市小湘镇致力将肇沁咖啡、森呼吸露营地、香云纱产业基地等打
卡点串珠成链,开发薯莨、桑蚕等农副产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河南省尉氏县张市镇郭家村连续举办多届桃花节,游客既有特色农产品可以大饱
口福,又可以观赏当地传统盘鼓、豫剧、秧歌、水鼓、翟式唢呐的表演,有村民说:“有了这个桃花节,村里练习盘鼓的年轻人明显多了,表演
得好更容易找个好媳妇儿!”
大地流彩·第五届全国“和美乡村健康跑”宜宾站颁奖仪式现场(裴玉松 摄)
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司长唐珂表示:“‘大地流彩’,就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
作重要论述,着眼乡村文化振兴,聚焦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锚定文化铸魂、文化培根、文化养德、文化兴业目标,因地制宜搭建载体
平台,系统谋划组织实施12项重点活动,涵盖精神文明、素质培育、文体活动、展示交流、挖掘保护、创新传承等多方面内容,让农民唱主
角、农民展风采、农民得实惠,并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不断繁荣乡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让新
时代的乡村文化绽放瑰丽华彩。”
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乡村文化建设,用中华传统美德滋润心田凝聚力量。乡村文化建设是长期的事业,需要守正创新,久久为功。下一步,
农业农村部将持续做好“大地流彩”这场乡村文化盛宴,坚持“成熟一个,举办一个”,乡村文化艺术展演、乡村文化产业创意大赛、乡村文
化艺术基地培育、村歌村舞村晚村跑等活动陆续展开,在保护传承优秀农耕文化、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推动乡村文化数字化等方面,为农
民群众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让优秀农耕文化持续滋养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2024年第11期 记者 王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