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底肥、增加追肥更能提高利用率,为什么水稻除外?
减少底肥、增加追肥更能提高利用率,为什么水稻除外?


一般的单年生谷物类农作物在生长期内的营养吸收曲线就如下图。最旺盛的吸收时期往往在分蘖和拔节的时候,因此,这个时期是施肥效
率最高的时期。
但在目前的农业操作中,囿于机械设计及人工的原因,这段时期的施肥量往往远低于播种时底肥的施肥量。



因为施肥时期和植物需肥时期的错位,肥料在土壤中的保持不易移动、保持形态稳定的能力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一个重要手段。



但在水稻的种植中,在微生物种类和活性不同的影响下,氮素化合物在不同条件下转变,能将肥料与土壤混合的底肥施用,往往更能提高肥
料的利用效率。

01 稻田环境中的氮素形态转变及其特征



在淹水稻田中的不同深度,环境中的含氧量明显不同。从上方的水层往下,含氧量急剧下降,在离水层5毫米的土层之下,氧气含量几乎
为零。而不同氧含量的环境,决定了不同的氮素转变方向。



含氧的水层及表层土

如上图所示,在含氧量较高的表层,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活性较高。

氨化细菌(芽孢杆菌等多类杆菌)对氮素的作用,是通过分解酶类,将有机物分解获取碳源,含氮的有机物同时被转变(矿化)为无
机态氮素:氨(NH₃)和铵(NH₄⁺)。这一过程就像我们人类进食,既获取了能量同时也吸收营养物质。

下面的图表,反映的是氨化细菌进食的速度。在一般条件下,施入土壤的过半尿素两天后就变为铵态氮。



同在这一含氧环境中会发生的是硝化作用,这是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共演的好戏。

与氨化细菌不同,这两类细菌更像植物,只要有能量,就能利用二氧化碳等无机物构成生长所需的营养。它们与植物的不同点,在于植
物利用光能,而它们利用氨/铵(NH₃/NH₄⁺)和亚硝酸离子(NO₂⁻)中的能量。他们最终的代谢产物,就是硝酸离子(NO₃⁻)。

由于硝化和亚硝化细菌在一般土壤中的丰度没有氨化细菌高,因此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速度也比氨化慢。从下图来看,铵态氮在10天内
完全转化为硝态氮。



氧气低的下层土

在土壤孔隙超过60%被水填满的土层,氧气减少,反硝化作用开始进行。而再向下,土层几乎无氧,需要氧气作为电子受体的氨化细菌无
法代谢,有机质的分解被中止(所以过量有机质会出问题)。

而这样的环境却是反硝化细菌的天地。他们不需氧气作为电子受体,取而代之的是硝酸根离子。从下图可以看到他们的能耐,不到2天,
环境中的硝酸根就开始转变,不到10天,几乎都变成氮气或氧化亚氮气体了。



02 稻田深施肥对肥料利用率的提升

因为上面氮素形态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转化的规律,还有水稻喜铵的特点,将水稻的施肥位置直接放在土表之下,能避免氮素转变成植物无
法吸收利用的气体,同时保持更多的铵有更长的时间被植物吸收,减少浪费。



根据一个在江苏宜兴为期3年的水稻试验,比起常规的撒施肥料,将肥料与土表5-6厘米的土壤混合,能在减少纯氮用量26%的条件下,不
降低产量。对比不同氮肥的施用量,氨挥发降低39-66%,养分利用率提高24.8-40.9%。



对于氧化亚氮气体排放的研究,多篇论文的结果都表明,将尿素施在土表7-10厘米以下的位置,能降低氮肥转变为氧化亚氮气体流失,幅
度高达84-95%。



随着水稻移栽机械化的普及,上图这样的人工撒施肥料有望成为历史。这对我们提高水稻产量,同时提高肥料利用率都大有意义。

作者:姜瀚原
来源:农学原论

同类推荐
  • 湖南举办2024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推进会暨技术培训班
  • 常德市农教办举办2024年常德市农村电商 “村播”带头人培训班
  • 湖南省绿色食品检查员标志监督管理员培训班举办
  • 【县域农业案例】种植结合养殖,走出龟鳖产业新路子
  • 2024年现代设施农业重大引领性推广技术
  • 永州:培育壮大“领头雁” 助力蔬菜产业“振翅高飞”

Copyright 湖南华夏湘村经济研究院主办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地址:长沙市雨花区井湾子街道香樟路255号
华夏湘村网法律顾问:陈军律师
湘ICP备2024064967号-1